在物價飛漲的預期下,刺激日本人消費,反倒解除通貨緊縮的困境。(圖為日本電子商城的秋葉原電氣街街景。)
獲利成長 信心轉強
元大投信國際部基金經理人林元平也指出,日本近年來企業財務槓桿持續降低,財務體質明顯改善,日本逐漸走出通貨緊縮之後,企業成本轉嫁能力提升,帶動企業獲利成長。
保德信日本基金經理人黃榮安指出,日本於4月實施兼勞工法修法,部分兼職勞工成為正職,整體薪資水準上漲,短期雖將造成企業主成本上升,但長期提升勞工品質,進而因薪資上漲帶動消費成長,有利於日本經濟,市場對於日本的信心也逐漸轉強。
悄漲悄跌 操作不易
日本投資人為因應通膨來臨,保護財產購買力,正逐漸摒棄報酬率低的債市與現金存款,依據施羅德統計,過去3個月,日本高達 739 兆日圓(約6.84兆美元)的金融機構存款,部份轉入股市,以期獲得較存款為高的報酬,日股在獲得資金奧援下,自3月中應聲起漲,在近期亞洲股市裡表現突出。
依據First Call於2008年5月的資料,日股2008年及2009年預估本益比為14.8倍及13.4倍,股價處於近30年來的相對低點。不過,回顧過去10年來,日股總是悄悄地漲,等到全球投資人的眼光開始聚焦在它身上時,日股又安靜地開始下跌,這是投資日股最困難之處。
小辭典 通貨膨脹&通貨緊縮
通貨膨脹(Inflation)是在一定時期物價水準全面持續上漲的現象及其過程。包括工資、原料、工資等成本價格上漲,或是需求大於供給,造成物價持續上漲。針對近一波因食品和燃油價格上漲,亞洲經濟可能面臨通漲上升的威脅,亞洲開發銀行總經理納格6月15日呼籲亞洲各國政府收緊貨幣政策,建議採取加息、提高存款準備金等措施,解決通膨威脅。
通貨緊縮(deflation)是指物價、工資、利率、糧食、能源等價格不能停頓的持續下跌,而且全部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況。當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連跌兩季,即表示已出現通貨緊縮。由於過度供給與需求不足所造成通貨緊縮,解決的積極方法,應以提振國內有效需求為優先,再輔以政府配合擴大公共支出,才可望舒緩通貨緊縮威脅。
日本基金表現
資料來源:Lipper 報酬率資料截至止2008/6/19
基金規模資料截至2008/05/31以新台幣計算報酬及規模
撰文:褚親親